何家扬教授:调理,不要喧宾夺主

时间:2021-11-08 00:00:00 来源:搜狐

导读:现代人都很注重自己的健康,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其实,我们人体就有一整套的调节机制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行。以酸碱度为例。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所谓“酸

现代人都很注重自己的健康,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其实,我们人体就有一整套的调节机制来保障自身的正常运行。

以酸碱度为例。经常可以看到关于所谓“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于是有的人就纠结于自己究竟是哪一种体质,到底该吃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其实,人们早就发现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非常奥妙的世界。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是相对恒定的,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即便出现某些因素影响到血液酸碱度发生变化时,身体会通过一些缓冲系统(缓冲对)来进行调控,使之保持恒定的pH。这些缓冲对主要有:

  蛋白质HPr=H++ Pr 碳酸氢盐 H2CO3= H++ HCO3﹣ 磷酸盐H2PO4﹣= 2H++ HPO42﹣

其中最重要的缓冲体系是碳酸氢盐缓冲体系。当内环境偏酸性,上述的可逆反应会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移动,保持pH的稳定。只有在患严重疾病的情况下,体液内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缓冲机制的能力时,血液pH值才会出现低于7.35(酸中毒)或高于7.45(碱中毒)的情况,这时才需要由医生通过药物治疗来纠正了。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各种各样的体液,如: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后者又有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各种消化液(如唾液、胃酸、肠液、胆汁等)、汗液、尿液等等。它们的酸碱度各不相同。人体的内环境事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就像是在一台精细的电脑管理下,身体不同部位的体液履行着不同的“职责”。如:在正常情况下,各种体液的pH分别是:

唾液 6.6~7.1 胃液 0.9~1.8

十二指肠 3~4 胆汁 7.4(肝内)

胆汁 6.8(胆囊内) 胰液 7.8~8.4

小肠液 8~9脑脊液 7.31~7.34

前列腺液 6.7~7.3 泪液 6.5~7.5

精液 7.2~8.0 ……

以消化液为例,从唾液到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它们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下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功能。应该说是消化液在改变了食物的酸碱度,而不是相反。有过呕吐经历的人一定还记得呕吐物酸涩的滋味!试想我们能通过什么食物来改变胃液的pH值吗?从胃到小肠的距离近在咫尺,但从强酸性环境变到碱性环境,这跟食物的pH有什么关系呢?

在某些胃部疾病时,如胃酸分泌过多或过少,则需要服用碱性或酸性的药物来进行局部的调整。有些药物服用后会引起胃的不适或者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下被破坏,人们只能把药物装在特殊的胶囊内使其在进入小肠的碱性环境下才释放出来,以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或药物效价的降低。

又如正常尿液的pH值在5.0~7.0之间,其酸碱度主要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泌酸功能来调节的,对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机体每天会产生40~60mmol氢离子(H+),肾小管通过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由此看来,尿液的酸碱度是肾脏“调节”的结果。不管是酸性食物还是碱性食物,经过消化系统吸收消化、血液系统转运至肾脏这样的长途跋涉,这些食物早已面目全非了。因此,更谈不上哪些食物能“调理”尿液的酸碱度了。

另外,肺也是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它通过不断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再说水的代谢,我们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尿液、汗液及呼吸排出体外。正常肾小球每天过滤出180升原尿,大部分都被肾小管重吸收,最后形成的尿液仅1500~2000ml左右。由人体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能通过肾小管的浓缩机制及稀释机制起到强大的抗利尿作用,维持人体水分的重吸收,因此可以保持人体有效循环血量以及血压、胶体渗透压等生理因素来维持良好的生理动态平衡。当身体缺水时,ADH增多,肾小管回收水份,使尿逐步浓缩,形成了高渗尿。在无ADH作用时,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并稀释。因此,片面地提出每天喝“八杯水”只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搅乱体内的代谢机制。我们喝的是水,排出来的却是尿!尿里除了有代谢废物外还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它们会随着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大量的排尿必然会造成这些有益成分的丢失。

正常人的肠道内不是无菌的,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大致分为:⒈有益菌,它们对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及必需氨基酸。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⒉有害菌,一旦过量生长,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产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质,或者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⒊中性菌,即具有双重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等,正常情况下对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从肠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就可能引发许多疾病。肠道菌群中各种不同的细菌之间、菌群与宿主之间“长期共存、和平共处”,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因此,人体在正常情况下,菌群之间相安无事,一旦出现问题(如长期盲目应用抗生素)就会造成菌群失调的严重后果。

调节人体内的平衡系统还有很多,如下丘脑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中各种激素的分泌等。如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醛固酮调节水电解质代谢。下丘脑内的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血液的晶体渗透压变化,从而来调节抗利尿激素来调节水平衡。这些平衡体系保障了生命过程的正常运行。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自我完善的调节机制。只要我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人为地影响或干扰这些平衡体系的运行,就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试图通过人为的力量来“调理”,只能是越俎代庖,结果适得其反。值得深思的是,本来十分清楚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相信那些五花八门的谬论?类似的教训不胜枚举,发人深思。不信谣、不传谣,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才是正道。

本文作者/何家扬(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执行主编/尹学兵

值班编辑/星炫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