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尤其需要克服“唯论文”倾向

时间:2021-03-09 17:28: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导读:“前段时间我们到县医院调研,那里的医生很苦恼,做科研、发论文压力太大。我觉得,没有必要所有的医生都去做科研,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应该集中精力把病看好。”7日上

“前段时间我们到县医院调研,那里的医生很苦恼,做科研、发论文压力太大。我觉得,没有必要所有的医生都去做科研,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医生,应该集中精力把病看好。”7日上午,在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的一番话引起热烈讨论。有代表抛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医生该忙看病还是该忙论文?(3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如同高校老师一样,不能强求所有医生都去搞科研,有必要让科研归科研、临床归临床。医生的工作实际、所处环境、面对诉求,决定了大多数医生都要站在临床一线,科研也要结合临床进行。要求所有医生都搞科研,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做法,必然加重医生负担,导致他们把大量时间用在写论文上,而不是集中精力加强临床诊疗。而且很有可能催生学术造假,好不容易写出来、发出来的论文,也是良莠不齐,不乏学术泡沫。

这样讲不是简单否定医生搞科研的必要性,只是不应该把科研强加到所有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头上。据了解,现在各家医院都在忙着做科研,“有医生反映说,看病压力不大,论文压力大”。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院士李家洋所讲的,“这是个导向问题,不能让大家都奔着论文去、奔着指标去。”

这些年来对于“唯论文”的反思并不少,有关方面也从制度上进行了纠偏,为何问题始终不能解决?论文的背后是职称,从根本上讲,论文热来源于职称驱动。其背后的一个事实是,现在职称的含金量太高了,有职称就是人才,没职称只是劳动力;有职称收入就能高一大截。人才职称的评定主要通过论文得以反映,久而久之形成了唯论文等现象。

2018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论文乱象不仅反映着职称问题,而且仅仅因为职称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和前途,这在大量基层单位和更多强调实务的部门,可能不甚合理。像医生这些行业,其职业的荣誉和价值主要是建立在患者满意度身上。因此,纸上得来的好医生终觉浅,而是否好医生应该多问问病人。

特别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请核实广告和内容真实性,谨慎使用,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删除处理。